天津广播网5月18日消息: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郑爱军,自1990年毕业以来,一直在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从事水稻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。她扎根一线,足迹遍及全市所有水稻种植乡镇,每年下乡次数达到50多次、培训农民2000多人次,前后共引试水稻新品种63个,推广应用35个,为农民新增产值超过亿元。
小站稻是历史悠久的优质农产品,作为全市负责水稻栽培的技术人员,郑爱军注重发挥自主创新能力,从水育密植到旱育稀植、从大水漫灌到间歇灌溉、从后重施肥到前重施肥、从营养土育秧到基质育秧……伴随着水稻栽培技术的一次次变革,本市水稻单产从400公斤上升到如今的600公斤以上,单产始终排在全国前列,小站稻也因高产优质而盛名不衰。
2013年她率先将水稻基质育秧技术引入本市,第一次实现了水稻育秧的无土栽培,得到专家和农户的一致好评,4年累计推广10万亩以上,增收节支达2000万元以上。由于此项技术的优越表现,2016年市政府对水稻育秧基质实行了财政专项补贴。她用自己的出色工作,实现了引进一个产品、带动一个产业、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。(新闻广播记者吴昱滨)
|